▼
《汉桑树》是作家瑞祺的首部长篇小说作品,故事从一座古城与一棵古树下展开:叙述穿插着回忆与现实,古典美丽与当代文明交错,富于浓郁乡土风格和优雅人文情味。2017伦敦国际书展开幕,作家瑞祺也带着这部力作出席了凤凰出版传媒在伦敦国际书展上的图书推介活动并接受了《英国侨报》的专访,带领记者和读者感受汉桑树背后的温暖情怀和点滴精彩。
《英国侨报》:这是您的首部小说作品,写小说是一个需要内心不断积淀的过程,您的创作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瑞祺: 创作一本书就像养育一个孩子一样,所以此刻我的心情也是很复杂的。这部作品我用了4年的时间大量准备,重点学习宗教、历史、哲学、音乐、美术等中西方文化方面,还频繁地到美术馆、博物馆体验。
《英国侨报》:说到美术,您的作品给我的一个很直观的感觉就是有很强的画面感,这是否和您在美术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关系呢?
瑞祺:读者可以发现《汉桑树》每个章节都有一个重点色彩:黑白代表古文化,红色代表红色时代,粉色代表爱情,绿色代表东西方文化的吸纳与碰撞,金色代表金钱物欲,蓝色代表昏乱抑郁等等。我很重视作品的画面感色彩感,这是手捧书卷阅读的一种享受。
《英国侨报》:语言方面也是很有亮点的地方,我初读过后的感觉是这部作品和一般的小说文风有所不同,我经常有一种在读散文随笔的感觉。
瑞祺:没错,因为我很喜欢诗歌,也喜欢散文,所以我希望我的作品里能有很多诗化的语言,再加上我对过去一些典型人物和事例的回忆和描述,还增添了许多自然和人文景物的描写,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更好的画面感。
《英国侨报》:除了您说的历时四年的大量准备,您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否对您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瑞祺:作用太大了,我所有的经历体验都用上了。我之前有过不同的工作经历,但我一直热爱写作,尤其是爱写诗,但一直没有下定写小说的勇气。而且我的父亲热爱文学,这次的作品出版也算是完成父亲的心愿。其实写作什么时候都不晚,而且随着阅历的增长,几十年的经历塑造的独立思想也会更加厚重,而且相信阅历对作家的艺术性创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进入故事创作阶段后,我感觉像是灵魂在写作一样,古今的回忆与感悟汹涌而出,有一种空旷的历史感。
《英国侨报》:您提到您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写一部小说,那么是什么故事和缘由成为了您创作的催化剂呢?
瑞祺:让我产生很大触动的这件事发生在发生在2011年4月29日,那天威廉王子大婚,英国上下都沉浸在一片喜庆之中。但是同样是在当天,英国发生一起灭门惨案,华人四口在家中被杀。受害夫妻都四十六七岁,两个女儿也才十几岁。凶手和受害者还都曾是中医行业的从业者。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因为我也曾在中医界工作,还和受害者是同龄人,这件事引发我很多思考,我开始回忆自己几十年心态的变化,并反思当代社会的一些变化。
故事:“汉桑情怀”呼唤信仰回归
《英国侨报》:作品取名为《汉桑树》,一个很具有古典情怀的名字,有什么样特殊的意义吗?
瑞祺:汉桑树是忠义传统文化的象征,与之相关的“火烧新野”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家乡古城。汉桑城是一座世界上最奇特的城,就在新野县城中心,这座小城因围着一棵汉代的古桑树而得名。汉桑树是关羽植下的,代表了他们爱护百姓的一种忠义气节。
相关链接:汉桑树
位于河南新野县城的汉桑城内有一株枯枝苍劲、霜皮虯柯的桑树,距今约1800余年,乃三国时关羽手植,虽主干已枯,然根生幼桑,历数代不衰,仍枝繁叶茂。那年刘备驻新野时,关公的马夫让赤兔马啃死了张老汉家门前的桑树,关公责令马夫赔树。而这株桑树有碗口粗,几十个士兵去也没有办法移植。关羽亲自拔起桑树并栽到张老汉院内。人们为了感念关公的恩德,就在树下立块石碑,上刻“汉寿亭侯手植桑树”几个字,作为纪念。后来,诸葛亮火烧新野,城内的房屋、树木都被烧得一塌糊涂,唯独这棵大桑树,没有损伤,仍然青枝绿叶的。从此,新野人把它视为神树。后来,干脆围着这树筑起座小城,加以保护。这小城,就叫汉桑城。
《英国侨报》:我发现作品中很有意思的还有主人公的姓氏:诸葛刘关张,他们真的是“名门之后”吗?
瑞祺:是的,他们都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的后人。选择这样的姓氏是因为《三国演义》这部著作对我影响很大,我很喜欢其中的忠义气节,像汉桑树一样,这些姓氏也代表着传承下来的文化,特别是仁义礼智信。
《英国侨报》:这是一部历史和当代交融的作品,相信作者和读者的内心都能在交融中得到很多体悟,那么作品完成之后,您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没有什么变化?
瑞祺:用文字讲故事给我带来的那种空旷的历史感,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大改变。我在中国工作18年,来到英国15年,也曾有段时间十分看重金钱、在意物质世界,后来发现自己都变得不喜欢自己了。而这次的创作,我回忆了很多过去的人和事,这些回忆带来的反思也在作品中接受了一次洗礼。
《英国侨报》:您希望读者从这部作品中接收到怎样的经过洗礼的感悟呢?
瑞祺:我希望大家能够走出时代给我们的不适。因为不知从何时起,在我们的社会里,财富成为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我们的价值观甚至人性都发生了变化。人们越来越富有,但人的精神状态呢?我希望人们能更多地关注生命和人性,希望读者感受到,无论有无信仰,我们都可以追求精神上的东西,比如追求音乐文学,把金钱看得轻一些,人超脱一些,回归属于心底最纯真的信仰。
《英国侨报》:您倾注了这么多心血的首部作品选择与凤凰出版传媒合作,您有什么感受呢?
瑞祺:就用四个字来描述吧:国际视野。接触下来觉得这是一个具有国际化水平和方向的出版集团。今天我也是第一次拿到正式的纸质书,觉得很喜欢,绿色自然的风格也很契合我的作品内容。
采访结束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汉桑树》深厚的积淀与其中价值观的碰撞,这是一部灵魂之作。相信作家瑞祺,能够为读者带来更多心灵的滋养、艺术的体悟,也希望像瑞祺所述,我们能治愈“时代的不适”,关注生命和人性,回归最真实最真挚的信仰。
(英国侨报实习记者:张亦旒报道)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