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适逢中国上海解放70周年,也是新中国建国70周年。英国侨报的好伙伴新民晚报推出“家国70年”“上海的第一”“长三角新奋进”等系列报道,侨报也将转载该系列故事,带读者回顾70年的光辉岁月,以此激励更多前行者。)
说起上世纪90年代的股市,上海股民都不会忘记大名鼎鼎的“黄万国”。也许,你没有在市中心的这家证券营业部开户交易,但一定见过广东路被黑压压人群挤得水泄不通的情景,难忘那个激情澎湃的岁月。
上海广东路上的万国证券黄浦营业部,在中国证券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是上海也是全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证券营业部,是当时最大的证券营业部。
闯禁区代理买卖深圳股票
说起来,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第一家证券营业部是工行上海市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位于南京西路1806号,于1986年9月26日开始营业,最早交易的只有2只股票——延中实业和飞乐音响。这个小小的证券营业部,开创了新中国证券市场。遗憾的是,这个地方如今已变成大楼,营业部已经不在了。
📷
图说:“黄万国”的办公室在营业大厅阁楼上,工作人员在编辑《股市大哥大》 采访对象供图 下同
万国证券黄浦营业部作为上海最早的证券营业部之一,于1990年6月25日开业。说起往事,当年营业部经理谢荣兴说,它的开办其实缘于一个极为偶然的机会。1990年4月26日,他路过广东路西藏中路口的市工人文化宫,看见门口挂着一块牌子“大厅出租,年租金40万元”。一看市口很好,谢荣兴立即向当时的公司领导作了汇报。经过与出租方的两次谈判,最后以每年35万元的租金签约,由谢荣兴负责组建营业部。
“黄万国”创下当时十个全国第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国第一家开办异地买卖深圳股票业务的营业部。当时,沪深两地都有股市交易,但是,两个市场是割裂的。如今的投资者只要按按手机就可以买卖所有股票,上海股民当然可以买深圳股票,还可以通过沪港通买香港的股票,但是在证券市场刚起步时,上海券商不能代理深圳股票,深圳券商不能代理上海股票,谢荣兴则成为第一个闯禁区“吃螃蟹”的人。
1991年4月,经过大幅下跌的深圳股市进入底部区域,一些上海股民准备抄底,鼓动谢荣兴开设深圳股票交易。经公司同意,谢荣兴连夜组织起草有关委托买卖深圳股票交易的相应规定,1991年5月16日早晨,他把墨迹未干的通告贴在了黄浦营业部门口。
📷
图说:“黄万国”门口每天人头攒动的场景
这样,“黄万国”成为上海第一家代理买卖深圳股票的证券营业部,也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全国性证券营业部。
深市八成资金来自“黄万国”
开设深圳股市委托后,“黄万国”更是人山人海,特别是1991年9月下旬,随着深圳股市大幅反弹,市场更加火爆,万人争相入市。当时受硬件条件差的限制,买卖股票必须先领取委托编号,每天只能发放一定数量的编号。“黄万国”是上海唯一可以买卖深圳股票的营业部,大量投资者通宵达旦排队抢购“入场券”,最高峰时要排5个通宵。上海各处的票贩子也集中此地倒卖“排队位置”。为此,营业部不得不提高起点额度,每笔委托起板从5万元一路上升到20万元。
有一次周五收市后,例行编号登记下一周的委托,当下一周的编号全部发完后,队伍依然望不到头。股民此时齐声呼喊:“一二三,谢荣兴;一二三,谢荣兴。”谢荣兴当时激动得热血沸腾,当即决定继续接受下下星期的委托。
“黄万国”在深圳股市的交易量是惊人的,在黄浦营业部登记的深市投资者超过了2.2万户,整个深圳股市的买卖盘经常是80%来自黄浦营业部。
然而,这也引出了麻烦。第一个麻烦来自深市投资者。当时“黄万国”在深交所没有交易席位,也收不到即时行情,营业大厅小黑板上提供的是深市隔夜行情,股民简直是闭着眼睛填委托单,有的干脆填写市价委托。当时客户在黄浦营业部开设的是二级账户,每笔委托汇总后传真到深国投证券投资基金部,后者则以一个股东账号进行买卖,然后由基金部根据总成交单分配给每个具体委托人。
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资金,因为异地划款至少要3个工作日才能真正到账,一些股民因为资金没到账,填写的委托单无法成交,眼看第二天股价大涨,心理不平在营业部大闹,终于有一天股民把谢荣兴包围了。大吵之后,谢荣兴连夜起草一份《买卖深圳股票协议书》,申明本营业部是二级代理,成交与否,责任自负,与本营业部无关。每位股民都要签这个协议,从此,没人投诉了。
第二个麻烦是一些只做上海股市的股民不高兴了,认为黄浦营业部把资金引向深圳,影响上海股市的上涨,有的甚至把有关深圳股市的通告撕毁。
最大的麻烦是来自管理层。因为“黄万国”这项业务既未请示,又未经批准,所以,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有关领导亲自来到黄浦营业部暗访,之后把谢荣兴狠狠批评了一顿。
1992年下半年,深市向全国开放,欢迎各地券商到深圳开设营业部,谢荣兴得到消息后便立即到主管部门申请。然而,根据当时的规定,一家券商“不能同时成为两地会员”,“黄万国”已经是上交所会员,不能再成为深交所会员。但谢荣兴坚持认为,这是不合理的规定,应该改。回忆起当时据理力争时的情景,谢荣兴说:“为达到目的,我不惜天天到主管部门‘上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谢荣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一张珍贵的“小飞乐”股票
“黄万国”还创下多个全国第一,如全国第一个“全天候”营业部,午间不休息,星期日照常营业;全国第一部向全社会开放的证券行情报价咨询电话;全国第一个开办电话(传真)委托买卖股票业务;全国第一个公开受理股票抵押试点业务;全国第一家日交易量时常过亿的营业部;全国第一家利润超过1亿元的营业部……
由于“黄万国”股民众多,交易规模大,影响大,很多领导都考察过“黄万国”,其中就有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前夕,1990年12月3日上午9点半,时任市长的朱镕基、副市长黄菊、主管财贸的副市长庄晓天等前来考察万国证券公司黄浦营业部。当朱镕基一行的轿车停在离黄浦营业部门口20米左右时,广东路上广大股民在非常拥挤的情况下,立即让出一条通道,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夹道欢迎。
接待朱市长的地方,是在黄浦营业部阁楼下不足10平方米的接待室,朱镕基严肃地讲:“这是有风险的事(指股票买卖),要跟老百姓讲清楚风险。”
汇报结束后,朱镕基参观了营业部的柜台。此时大厅内开始鼓掌致意,突然有个老外扛着一台摄像机到大厅柜台的大理石上拍摄,事后知道是美国有线电视台(CNN)记者慕名而来采访,正巧碰上了这么好的机会。朱镕基笑容满面地面对镜头,并挥手致意。
当朱镕基走到营业大厅时,突然有一位客户冲向朱镕基身边,拿着一张“小飞乐”股票,请朱镕基签名。谢荣兴立即上前和朱市长解释:“他是我这里的大客户,你放心,帮他签一下吧。”朱镕基欣然在这张“小飞乐”的股票上签上了“朱镕基”三个字。
这位客户名叫赵善荣,现在是全国有名的股证收藏者。可惜的是,1991年9月后,上交所开始将股票全部转为无纸化的电脑登记,赵善荣非常为难,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还是将这张全国唯一的上面有朱镕基签名的股票送进了上交所。后来他转向收藏后,多次与上海证券中央登记结算公司交涉,希望能找回这张珍贵的股票,但为时已晚,至今未能如愿。
“马路股市沙龙”见证股民激情
对于大多数股民来说,就算没有在“黄万国”开户,但“黄万国”的“马路沙龙”一定去过。广东路每天被挤得水泄不通,收市后股民依然不愿散去,讨论行情直到夜里。周日,从全市各处赶来的股民更是把这里变成一个集市,甚至扩散到周边的人民广场。各路民间高手发表演讲,很多人就是为了来听演讲,从中学到各种股市技术,听到各种消息。
为顺应股民需求,黄浦营业部于1993年1月起推出股市信息夜市,并创办全国唯一的股市分析日刊《股市大哥大》,每天都被一抢而空。1993年1月16日,正在上海调研的中国证监会第一任主席刘鸿儒带着一行人来黄浦营业部考察,面对这种盛况非常感慨,他说:“没有想到上海投资者的热情这么高,真令人感动。”
从1990年6月25日开业,一晃,快30年了,证券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万国证券早已和申银证券合并,如今,公司又变成了申万宏源证券,但是,“黄万国”还在。从今年4月起,广东路上的这幢大楼在装修,如今的申万宏源广东路营业部外面被围了起来,但老股民依旧每天来到这里,他们还记得几十年来这里发生的一切。
如今的中国证券市场今非昔比,现在任何一个散户的条件都要好过当年的大户。说起“黄万国”当年神秘的大户室,谢荣兴如今揭秘,所谓的大户室,就是谢荣兴向饭店6楼租借的饭店大堂,七八十个大户挤在一起,每人每个月还要付800元,根本不是每人一间房,而且,中午还要被赶走,因为饭店要营业。与散户大厅不同的就是增加2台看行情的电视机以及配备一个报单工作人员。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股民大多通过远程进行股市交易,按按手机就下单了,去营业部的现场股民少了。但是,周末广东路上依然有股民在这里谈股论金,老股民对延续几十年的“黄万国”马路沙龙一往情深。
如果说华尔街是从梧桐树下交易开始的,那么,可以说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是从马路沙龙培育出来的。正是30年前一批开拓者的勇敢,投资者的激情,才有了如今全球第二大的证券市场。(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连建明)
Comments